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台北“笔歌墨舞”换展:呈现米友仁、钱选等名迹

时间:01-02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61

台北“笔歌墨舞”换展:呈现米友仁、钱选等名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笔歌墨舞——故宫绘画导赏 (2024-I)”在2024元旦前迎来换展,东汉四川新津崖墓人物画像石、宋米友仁《云山得意图》、钱选《牡丹》、元郭畀《雪竹图》、明唐寅《金阊别意图》、明佚名《(传)徽宗写生翎毛》、近现代张大千《摹莫高窟鹿王本生图》等历代书画佳作一一展出。古画发展如一部精彩的交响乐章,借着人物、花鸟、山水等画科的典范风格,组成几项重要主题,并在历史脉络中加以变奏。人物画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220-907)间,经由顾恺之与吴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画典范的成形约五代(907-960)之时,而且寓含着地理区域特质。例如荆浩、关仝画出北方山水风貌,而董源、巨然则有江南水乡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画方面,四川的黄筌与江南的徐熙也形成两个不同的典范。宋 米友仁 云山得意图宋代(960-1279)山水画中的范宽、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范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新的典范。宫廷画院在宋代艺术帝王的倡导下,发展出空前盛况。当时的画家讲究对自然的观察,并添加“诗意”以增强绘画的内涵与意境。对实物的兴趣促成了建筑、船车等以器械结构为主的绘画类型,使其在十一世纪后跃上绘画的舞台。诗意的强调,则于南宋时期发展出书法、诗文、绘画三者互相搭配的册页精品。另外宋代文人也将艺术的表现概念扩展到“形似”以外的范畴,文人画开始成为一种新的风格。宋 钱选 (传)王诜瀛山图明 佚名 (传)徽宗写生翎毛元代(1279-1368)的文人画则由赵孟頫、元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人以复古为标的,并因复古而有更为多元的风格表现。这些风格逐渐成为绘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后仍维持着持续的影响力。明代(1368-1644)以后,不同地区的风格特色,成为艺术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环节。苏州的“吴派”从元四大家演化出优雅的文人风格,以浙闽画家为主的“浙派”则自宫廷绘画中发展,将南宋的典范变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与稍后的王时敏、王鉴、王翬和王原祁等人又接着在对古代典范的“集大成”中,以笔墨再造自然,形成影响深远的“正统派”。清代(1644-1911)帝王在推崇“正统派”作风之余,也包容欧洲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画法,立体与透视成为对古老典范的新诠释。宫廷之外的扬州则有标榜着“怪、奇”的一批画家在高度商业化的市场中活跃。他们的笔墨与形象针对“非正统”的典范而发,而自己也成为后世追求变革的典范依据。叙事画东汉 佚名 四川新津崖墓人物画像石东汉 佚名 四川新津崖墓人物画像石本幅是四川省新津县出土东汉崖棺侧面画像石的翻刻本。左右共3个画面,表现3个故事。本次展出的《孔子见老子》,是四川目前唯一一例。一般认为这个故事反映汉代尊师、问道、学圣、求仙等思想,但本幅只画老子(公元前6-5世纪)、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及学生,内容与其他地区所见都不相同,可能具有更独特而未知的意义。宋 佚名 司马光独乐园图宋 佚名 司马光独乐园图1073年,司马光在洛阳营造了独乐园。他和家人在园中生活了15年,并在园中修撰《资治通鉴》、举办雅集。独乐园深刻反映他的人生状态与人生观,同时也成为北宋文人园林的代表作。 本幅旧传宋人所绘,画中空无一人,但在园区结构与朴素的园林风格这两方面,高度符合各种史料的纪录,因此比其他独乐园图更具建筑三维示意图的性质,也更有助于园区的复原。宋 佚名 (传)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宋 佚名 (传)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宋 佚名 (传)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宋 佚名 (传)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宋 佚名 (传)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唐代以來,《辋川图》一直被视为王维(701-761)本人描绘其《辋川集》二十景的画作。后人摹本中,据说郭忠恕(?-977)所作最具古意。然有研究指出后人摹本都是在不了解辋谷地形及王维诗句内容的情况下进行的创作。如本幅“斤竹岭”、“宫槐陌”中不画武关驿道,“南垞”、“北垞”的榜题又互相颠倒,更见传摹之谬,以及晚明以来揣想王维别业的风潮。明 郑重 仿王蒙葛洪移居图明 郑重 仿王蒙葛洪移居图本幅描绘道士葛洪(283-343)移居罗浮山炼丹修道的故事。画中山峦层叠,山径、流水、廊庑曲折,又有云雾缭绕,飞鹤凌空,颇有仙境神秘气氛。用笔仿王蒙(1308-1385)牛毛皴,线条细致繁密,设色明快典雅,兼具笔墨趣味与装饰效果,正合后人“仿宋、元名家,体韵精研”的评论。明 项圣谟 孤山放鹤图明 项圣谟 孤山放鹤图项圣谟(1597-1658),字孔彰,号易庵、古胥山樵等,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及“嘉兴画派”代表人。 本幅画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故事,又融入苏轼《放鹤亭记》内容。小丘梅林中一人仰望,亭外一鹤回栏,并以苏、白两堤及宝俶塔诸景作同心圆式环绕,更显人、鹤、梅、丘之亲密及遗世独立。实景、掌故与文章在画面中交织,深具创意,清隽不俗。民国 溥儒 太平广记故事民国 溥儒 太平广记故事民国 溥儒 太平广记故事《太平广记》辑于978年,共500余则故事。溥儒此册共26开,每开一景表现一则故事,将高潮场面浓缩在极小尺幅中,用笔精丽,风格清逸。又书录原文于上,书法潇洒清峻。全册图文相辅,或奇诡、或诙谐、或讥刺、或警世,仿佛与观者谈笑书斋,深具文人气息。本次选展《烧龙》《姚萧品》《海畔石龟》《僧智通》4开。民国 张大千 摹莫高窟鹿王本生图民国 张大千 摹莫高窟鹿王本生图民国 张大千 摹莫高窟鹿王本生图民国 张大千 摹莫高窟鹿王本生图张大千(1899-1983),名爰,斋号大风堂,现代书画家,以泼墨、泼彩画风享誉全球。本生故事指释迦成佛前轮回、教化众生之事。此卷摹自敦煌研究院编257号窟,描绘鹿王拯救鹿群、感化国王的故事。原作是敦煌唯一的鹿王壁画,它突破情节限制,将鹿王面对国王的高潮安排在画面中央,体现壁画构图配合石窟空间的巧思。然存世已超过1500年,变色已甚,幸有此摹本可想原貌。此幅由张大千先生捐赠。动物画明 赵汝殷 风林群虎图明 赵汝殷 风林群虎图明 赵汝殷 风林群虎图大江中,岛屿屹立,岸边风涛环绕,有飞动之势。近处作船埠,江船两艘联泊于此。江心岛屿特起,树木、寺宇、浮图,林林总总,工细之甚。虽旧题为李唐画作,然其风格却与李唐的刚健硬拔不同,笔法上反倒接近郭熙《早春图》中的处理手法。岛屿主峰轮廓的转顿起伏甚大,接近郭熙的近景巨石,全作笔墨的清润感,也接近《早春图》的峰峦与云烟变幻之手法,故推测可能是出于宣和或绍兴间(1119-1162)郭熙派画家之杰作。明 佚名 (传)徽宗写生翎毛明 佚名 (传)徽宗写生翎毛本卷有二幅,皆工笔重彩。首幅画荔枝、栀子丛中7鸟1蝶,与大英博物馆藏同一稿本。然院藏此本之物象造型、细节以及画面空间感更加严谨、准确,绘画技法更丰富。例如用没骨法画栀子枝条,勾勒法画叶片,再配合色彩渲染、缝合或重叠效果,表现树枝瘦硬和叶片干枯的质感。按项元汴(1525-1590)诸印惟妙惟肖,应是17世纪高明摹本。次幅画荷渚鸳鸯,精工更甚前幅。造型准确,色彩艳而不俗。笔法细致多变,各种羽毛、叶片的质感一一画出,水中鸟爪姿态生动,信为17世纪佳作。山水画宋 米友仁 云山得意图宋 米友仁 云山得意图米友仁(1074—1151),米芾(1051—1107)长子,承家学,善书画,精鉴赏。 本幅以群峰、山岚、云海、屋舍为母题,只画出山峰、树梢、屋顶,不画地面,表现登高望远的景观。按卷后米氏自题,应作于1135年以前。或云此卷及米题皆为摹本,与上海博物馆藏《潇湘图》有密切关系,可能反映元代云山图有送别、思亲、隐居等意涵。宋 钱选 (传)王诜瀛山图宋 钱选 (传)王诜瀛山图宋 钱选 (传)王诜瀛山图本幅左半画冈峦绝壑、山村茅茨;右半画浩渺大江、小舟点点。空旷江面与雄峻山势形成对比,构图兼得手卷与全景之趣。物象造型简洁,用笔工细。山石无皴,辅以青绿,气韵古雅又略具装饰感。款署1064年与王诜(约1048-1122)生平不符,画风也异于王诜而近钱选(1239-约1301)。跋纸“长”字半印又同院藏黄庭坚(1045—1105)《松风阁诗》,或为钱选早年为贾似道(1213-1275)临仿之作。明 金铉 (传)高克恭云峦飞瀑图明 金铉 (传)高克恭云峦飞瀑图本幅以横向墨点代替皴法画山水立轴,尺幅虽小,大山气势堂堂,确有高克恭(1248-1310)的风格特征,唯款书不类。满幅格套式的“米点”、Z字形的构图,搭配低矮树丛、书斋、小径、矮桥等江南文人画喜爱的母题,透露了明代的气息。按以上特点推测,本幅可能是金铉(活动于1403-1424)画并题诗之作,被人添上伪款。 金铉,字文鼎,华亭人,以仿高克恭、黄公望(1269-1354)山水著名一时。明 朱宗儒 邹衡绿香泉图明 朱宗儒 邹衡绿香泉图明 朱宗儒 邹衡绿香泉图本幅应是朱宗儒(活动于1488-1505)在1497年为嘉兴人邹衡(1467-1506后)所作,描绘府城门外由邹衡命名为“绿香泉”的古井,以及古井旁的书斋。邹衡字汝平,号东丘、淡庵,著有《嘉兴志补》。他在卷后撰文说明绘图缘由,又邀集屠勋(1446-1516)、钱福(1461-1504)、唐寅(1470-1524)等18家题咏,以便将“绿香泉”塑造成兼具道德与风雅内涵的文化景观,同时也见证了文人唱酬、翰墨交游的情形。明 唐寅 金阊别意图明 唐寅 金阊别意图唐寅(1470-1524),苏州人,字伯虎,号六如,1498年南京乡试解元,明四大家之一。本幅画苏州士民送别知府郑储豸(约15世纪)。卷首霜林深处,城楼、城门、远塔隐现,城外木桥高拱,舟船、行人上下往来。岸边官民散列船埠,殷殷话别相送,回首与士民相揖者即郑氏。全作融合黄公望(1269-1354)、周臣(约1450-1535)风格,笔法看似潦草,线条却苍劲凌厉,故王穉登(1535-1612)跋赞“笔法纵放,意态横绝”。植物画宋 钱选 牡丹宋 钱选 牡丹宋 钱选 牡丹宋 钱选 牡丹宋 钱选 牡丹钱选(1239-约1301),浙江吴兴人。字舜举,号霅谿翁等,擅人物、花鸟、山水画,与赵孟頫等人并列“吴兴八俊”。本幅画红、白牡丹,花瓣、叶片充满细腻而曲折的轮廓,衬以网状叶脉,营造出写实、繁复的视觉效果。淡雅的颜色压抑了花朵和叶片的对比,也剥除了画面的空间感,使物象扁平化,加强了似古非古、超越现实的趣味。按其“霅谿翁”款,可知是晚年佳作。元 郭畀 雪竹图元 郭畀 雪竹图元 郭畀 雪竹图郭畀(1280-1335),今江苏丹徒县人,字天钖,号退思,书画学赵孟頫(1286-1319)、高克恭(1248-1310)。本幅画江渚严寒,翠竹傲雪。墨笔写枯木、竹、石,笔法全仿赵孟頫,通篇繁而不乱,层次井然,形象准确。又渲染背景,留白为雪,表现空旷、幽远、荒凉、寂寥的景观。竹丛虽因积雪倾斜,却柔而不断,曲而不折,在孤树对比下,更见顽强与坚毅。既有现实感,又深具诗意。(注:图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